創新消費模式助推實體經濟復蘇,文化卡牌探索數字化轉型新路徑
本報記者 | 北京報道
在當前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各類新型消費形態不斷涌現,以數字化、IP化、互動化為特征的文創產品正逐漸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線上體驗與線下實體的重要橋梁。

當前,隨著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振實體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國家近期密集出臺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保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旨在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激發市場活力,為實體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今年以來,消費市場呈現穩步恢復態勢,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為進一步激活消費潛力,各地通過發放消費券、舉辦購物節、推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方式,有效帶動了實體商戶銷售回升。專家指出,提振消費的關鍵在于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要通過穩就業、增收入等措施,讓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助力市場主體煥發生機。我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改善融資環境,切實為中小微企業減負。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增涉稅經營主體大幅增長,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眾多實體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創新商業模式,拓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有效提升了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
創新驅動正在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力。制造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推動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零售企業加速布局智慧門店、沉浸式體驗等新場景;文旅、餐飲等行業紛紛拓展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這些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實體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質、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金融機構積極落實穩經濟政策,通過擴大信貸投放、優化金融服務、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等措施,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和關鍵產業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明顯,金融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持續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已成為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路徑。直播電商、社群營銷、數字會員等新模式有效帶動線下客流回升;而實體商業則通過增強體驗功能、優化服務品質,重新塑造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這種融合不僅拓展了實體商業的輻射半徑,更實現了“流量”變“留量”的可持續發展。
專家表示,當前實體經濟復蘇仍面臨需求不足等挑戰,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消費市場逐步回暖,企業經營壓力不斷緩解,實體經濟有望延續恢復向好態勢。
未來,應繼續堅持供需兩端協同發力,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優化供給質量,進一步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近日,一款名為“中漫兌對游”的文化卡牌產品,因其創新的互動機制與多元權益融合模式,引起行業廣泛關注。該項目不僅在文化數字化領域作出積極探索,更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提振實體經濟的關鍵在于實現消費模式的創新與升級,要讓消費者‘愿消費、敢消費、樂消費’。”一位文化消費領域的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創產品不能只停留在觀賞和收藏層面,更要通過與實體商品、服務權益深度融合,真正帶動線下消費行為的發生。”
在這一背景下,“中漫兌對游”通過“文化卡牌+實體權益+數字技術”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該產品不僅融合傳統文化IP與國潮美學設計,通過附贈式有獎銷售方式進行大力推廣文化卡牌的發展,實現“每卡必中獎”,獎品涵蓋數字化商品、兌換實物商品及景區門票等實體消費權益,還可獲得大眾認可的超值獎金獎品,從而構建了一套從文化體驗到實體消費的完整閉環。

值得注意的是,“中漫兌對游”在助力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與景區、品牌方合作,將文化卡牌與線下消費入口綁定,有效為實體商業引流;二是以卡牌為媒介推動非遺產品、地方特產、文創實物商品的銷售,帶動中小實體企業增收;三是借助合規的有獎銷售方式,增強消費意愿,提升用戶參與感與獲得感,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
中漫數智(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與海南中贏華彩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國有防偽產品研發及制造企業等專業權威機構共同推出,具備完整的閉環運營體系與可靠的合規機制,為文化消費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提供了可復用的解決方案。
有分析指出,在文化數字化戰略持續推進和消費復蘇雙重機遇下,“中漫兌對游”這類新型文創形態不僅拓展了文化傳播的路徑,也初步展現出拉動實體消費的潛力。未來,如何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與更多實體業態深度結合,將是該類產品能否真正持續賦能實體經濟的關鍵。
據悉,此類文化卡牌目前已在多個城市試點推廣,月營收突破千萬元,在餐飲行業及文旅景區聯名、企業福利、鄉村特產推廣等多項實體經濟相關場景中實現應用。
專家認為,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之下,“文化+數字+實體”的融合消費模式有望持續豐富消費供給、拓展消費空間,為實體經濟復蘇與發展提供新路徑。
















